• 字头检索
  • 全文检索
  • 凡例索引
  • 构形系联
  • 古音系联
未知用户(3.17.154.65) , 您好!
读音 修改
今读
jun4
大徐本反切
渠運切
小徐反切
瞿運反
段玉裁所分十七部
古音第13部
黄侃古音
匣纽痕部
王力古音
群纽文部
字形
  • 藤花榭本正篆
  • 段注正篆
说解
《说文解字(附检字)》- 查看  修改

说文解字系传- 查看  修改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查看 修改

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逸周書作雒篇曰。千里百縣。縣有四郡。高注六月紀云。周制。天子畿內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郡有監。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周時縣大郡小。至秦始皇兼天下。初置三十六郡以監縣耳。按作雒篇與周禮不合。鄭注月令但云。四監、主山林川澤之官。百縣、鄉遂之屬。是不從作雒說也。)故春秋傳曰。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是也。(各本少受縣下大夫五字。今從水經注河水篇所引補正。趙簡子曰。克敵者上大夫受縣。下大夫受郡。見左傳哀公二年。)至秦初。天下置三十六郡㠯監縣。(戰國策。甘茂曰。宜陽、大縣也。名為縣、其實郡也。秦武王時巳郡大縣小矣。前此惠文王十年。魏納上郡十五縣。後十三年。攻楚漢中。取地六百里。置漢中郡。吳氏師道云。或者山東諸矦先變古縣大郡小之制。而秦效之。是也。至始皇卄六年。始置三十六郡。三十六郡者、錢氏大昕曰。地理志。河東、太原、上黨、東郡、潁川、南陽、南郡、九江、鉅鹿、齊郡、琅邪、會稽、漢中、蜀郡、巴郡、隴西、北地、上郡、雲中、鴈門、代郡、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南海皆曰秦置。長沙國曰秦郡。河南曰故秦三川郡。沛郡曰故秦泗水郡。五原曰秦九原郡。鬱林曰故秦桂林郡。日南曰故秦象郡。趙國曰故秦邯鄲郡。梁國曰故秦碭郡。魯國曰故秦薛郡。數之適得三十六。下文揔之曰。本秦京師為內史。分天下作三十六郡。此確然不易者也。史記始皇本紀。二十六年。分天下為三十六郡。而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乃在三十三年。裴駰以為不當在三十六之內。因舍三郡。以內史、鄣郡、黔中、足之。內史別於三十六郡不待言。故鄣郡雖見於志注、而不系之秦。黔中郡見昭襄王三十年、而志不之數。不可為典要也。史記之三十六與漢志同。乃揔攝後事而言之。故漢志、說文、高誘吕覽注、應劭風俗通、皇甫謐帝王世紀、司馬彪郡國志皆言。秦分三十六郡。裴氏不從漢志之目。而唐人作晉書乃造秦四十郡之說。前此無言之者。)从邑。君聲。(渠運切。十三部。按釋詁曰。郡、乃也。此未得其說。疑𨙻之誤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修改

【朱一】郡比縣小,日本尚然。戰國時惟齊無郡。本有之地不稱郡,取於外邦則稱郡。姚姬傳說。郡字訓乃(《廣雅疏證》),揚子《法言》「郡勞王師」實「仍(重)勞王師」。

【錢一】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為百縣,縣有四郡,故郡比縣小(今日本亦然)。至秦初置卅六郡以監縣。然戰國時亦有置郡,大都攻取者皆置郡(本有之地不稱郡,取于外邦則稱郡。姚姬傳說)。故春秋(戰國?)時獨齊無置郡,因不取人地也。《爾雅》郡訓乃者,為仍之借。《詩》「君曰卜爾」,君當訓郡,即訓乃也(皆王氏《廣雅疏證》說)。 揚子《法言》「郡勞王師」,「仍勞王師」也。仍,緟也。

相关书签
许慎、徐铉《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影印陈昌治刻本
6卷下131页下 查看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
中华书局影印祁嶲藻刻本
127页 查看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经韵楼刻本
6卷下283页上 查看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续修四库全书影印连筠簃刻本
19卷545页下  查看
王筠《说文句读》
中国书店影印四川尊经书局本
12卷19页上 查看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武汉古籍书店影印临啸阁本
15卷786页上查看
丁福保编《说文解字诂林》
中华书局影印版
6569页 查看
17001页 查看
《說文解字(附檢字)》
  • 《說文解字(附檢字)》
  • 《說文解字系傳》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桂馥《说文解字義證》
  • 王筠《说文句讀》
  • 朱駿聲《说文通訓定聲》
  • 《说文诂林》
7页6字
《說文解字(附檢字)》
  • 《說文解字(附檢字)》
  • 《說文解字系傳》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 桂馥《说文解字義證》
  • 王筠《说文句讀》
  • 朱駿聲《说文通訓定聲》
  • 《说文诂林》
1033页